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

台灣歷史博物館


1011216天晴
明年的1月1日台灣歷史博物館正式收費,趁今天休假日來趟不收費的參觀,2點多來到館區,人潮好多,遊覽車20量應該有,轎車更不用說了,一窩蜂的大家往館內擠,其實館外腹地廣大,風景優美,湖泊、人行橋、小山、草皮、....如此大面積顯得人少,館內就是人擠人,拍照也困難一些。

第一張照片是光電雲牆背部空中走道,每根柱子與人一樣粗,顯露出氣勢驚人。依館區內文摘錄如下:
「光電雲牆」由經濟部能源局補助建置,是國內經典的光電發電設施之一,也是館區極具代表性的醒目大型意象。雲牆共由1,755片板面組合而成,含1,350片太陽能光電板,405片鋼印玻璃,組合成本館的英文字樣(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)。其設計除了象徵先民渡海之際雲天壯闊的意象,也是支援博物館電力的環保設施。

經濟部能源局光電補助兩案,一案在此另一案就是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了。

進園區第一張照片,本應放第一張,但怕驚世駭俗,就放在第二張。

快樂萬花筒建築外觀
主題要點如下:
以「童趣」為出發點規劃,結合「夢想、啟發、臺灣」三元素,分為草—遊戲學歷史體驗區、水—快樂揮灑區、風—飛翔空中的植物精靈區、沙—臺灣沙池區,以視覺呈現、意象裝置、遊憩設施、植物素材以及相關的活動配合等方式,讓學生和親子訪客,可以擁有開放的休憩與學習場所。


快樂萬花筒建築內部
有看到一台灣形狀之沙土區,及種植一些植物區,風--就沒有感到有風的存在,也有可能還在建構當中。主題是依童趣為本,故大人就不覺得怎麼樣了,前方有兩個小孩玩沙土,好快樂的樣子。


前方是牽手橋,牽手橋將湖一分為二,也不知哪邊是有情哪邊是忘憂,看到的是一邊自然生態,另一邊是湖水映藍天。
這兩座總滯洪量達6000立方公尺的滯洪池,為以生態工法建置的人工溼地生態池;多物種、低維護的埤塘,不但具有防災滯洪的功用,更是留鳥與候鳥的樂園,民眾認識臺灣自然生態與原生物種的自然保育休憩區。兩湖間的牽手橋,也是人約黃昏後的極佳散步地點。

停車場滿滿的大型遊覽車,台史博已成為一觀光地點了,人潮不斷,希望明年還能維持此盛況,那帶動地方的觀光經濟及發展,讓這南部安南區能拋開以前窮鄉僻壤之感覺。

圓形劇場位於展場1樓大廳
因為維護品質有規定不能錄影、錄音、拍照,我也就關閉閃光,靜悄悄的偷拍了幾張劇場內部的布置。影片內容透過動畫及配樂, 以植物為引子,帶出臺灣從史前至今,人文和自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。


兒童廳裡走過時光隧道來到了洞外的有人工瀑布自然台灣區。
本區以遊戲式的探索及各種感官刺激,來激發小朋友對臺灣土地的認識,帶領小朋友親近了解臺灣豐富的文化與自然環境。

這也是兒童廳裡的一景,一隻人造大蝴蝶,這一區簡直是大小孩的樂園。

本區以典型的農村景象為背景,透過「春耕、夏耘、秋割、冬藏」的農耕韻律,傳達珍惜與體會農村早期生活及人智慧巧思。

頭頂上的萬花筒,色彩繽紛,可惜拍照是固定住,不能攝住他的轉動。

這是老街廟口區
走在街屋中發現臺灣老行業,還有說故事時間、大朋友懷念的兒時童玩等。

真人假人混成一堆,到底誰真誰假,只能用衣服辨識了。
此區以迎神陣頭為主,人物幾可亂真,仔細看連肌肉紋理都很逼真。

既然是生態湖,那真的是很生態,湖中小鷿鵜又多了幾隻,歷史博物館加生態池讓這裡更有可看性。

難得老婆今天願意出來,多拍幾張照片。

水舞台
本區設計取自「鯤鯓」意象,讓參觀者走進本館時,彷彿看見海天之際浮起的小島,感受到臺灣豐富的地景樣貌。「鯤鯓」指的是臺灣西部沿海瀉湖地形在原海岸之外形成的系列沙崗,橫渡黑水溝來臺的先民,依其對臺灣島的第一印象,稱之為鯤鯓。

從空中廊道上穿過鋼構往下拍水舞台之鯤鯓。


空中廊道往內下拍

連結展覽區與典藏行政區之空橋,空中橋下牽手橋。

這一片草原很大,在一個人少偏僻區,人少讓此區更像一片草原。

安南區在1800年間(19世紀)全部為台江內海區,所以此區現在也沒山丘,何況山脈。在一片平坦海拔不高的安南區,建館時堆了一堆土丘並加以綠化,說這是全區最高山丘,也就是前方的小丘。更遠方有一點模糊的高樓是興建中的台南市安南醫院。

這是情人湖還是忘憂湖,我已離開情人湖很久了,我現在比較貼近忘憂湖,讓我忘憂,忘了行將耳順。

老婆不會拍照,硬要拍我一張,喬了半天我笑容變成苦臉,總算拍下了,不過樹朦朧人朦朧。

前方黃黃的毛毛的小樹,感覺還真漂亮,我特別想要拍幾張,不知甚麼植物。

要回家了,車子停在壘球場停車位,順便照一張壘球場,來時有比賽,歸時人已散。


 拍了那麼多相片,一路辛苦的車車,也來一張吧。
 



部落格有規定免費容量,不要放太多相片以免占據空間,不足的只有放入Youtube,我的畫質1080,但放映時要自己去喬。


以上有一些資料內容來自史博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